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及机械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必要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机械工程及相关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机械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开发设计、生产制造、自动化、试验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在本专业领域经过5年左右的锤炼,绝大部分能达到工程师水平,优秀的能成为技术骨干或技术主管。
2、毕业要求
1.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2.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1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
1.1 基础科学知识
具有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1.1.1 数学基础。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包括微积分、微分方程、级数、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方法等),为进一步学习奠定数学基础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为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问题提供支持。
1.1.2 自然科学基础。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系统的大学物理的知识(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波动学、近代物理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了解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1.1.3 人文社会科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强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具有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和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文、史、哲)知识、一定的音乐、美术、艺术鉴赏力和高雅的品味,具有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
1.2 学科与专业基础知识
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机械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并能够应用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指导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1.2.1 工程力学基础。
通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力学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力学知识,对一般的工程结构及机械工程相关的结构和产品进行力学描述、建立力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分析,具备结合专业知识解决机械领域中的实际力学问题的能力。
1.2.2 热力学及流体力学基础。掌握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对一般的机械问题进行分析。
1.2.3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掌握电路基本定律、电气元件、电力驱动、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等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一般电子电路分析方法,掌握一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具有简单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和调试能力。
1.2.4 材料科学基础。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与成分、组织、结构以及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钢铁材料与非铁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常用金属材料的分类、编号、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和用途及选用原则;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1.2.5 工程制图: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机械CAD原理和方法,具备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正确读图、制图、测绘和CAD应用的能力。
1.2.6 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掌握机械系统运动、动力分析和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方案设计、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计算方法、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基本内容。具备常用机械零部件计算、分析和设计能力。
1.2.7 制造技术。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切削过程与控制、金属切削机床的组成和性能、刀具的设计与选用基础、机械加工几何精度标准与控制、零件结构工艺性、夹具原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特种加工与精密加工技术;掌握铸造、锻造和焊接等热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艺特性及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具备解决一般机械制造实际问题的能力。
1.2.8 传动与控制。掌握机械量的静、动态测试,测试数据处理,测试系统设计、典型工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相关的控制算法;掌握液压传动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动力元件和控制元件的工作原理、基本控制回路和典型系统的分析、工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1.2.9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汇编语言和接口电路编程技术。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编程能力,具备初步的开发能力。
1.3 专业知识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核心专业知识和某一具体专业方向的系统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积极创新的专业素质。
1.3.1 核心专业知识。掌握机械设计中的数值分析方法和分析软件;掌握现代制造技术、方法和生产管理;掌握机电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方法;具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设计、制造和控制领域中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完成制定问题的工程设计。
1.3.2 专业方向专业知识。在掌握本专业核心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具备以下某一方向的专业知识(根据学生意愿自愿选择)。
-
机电控制专业知识(机械电子工程方向)。掌握自动化技术、PLC的原理与控制系统设计、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原理和开发技术、智能机电装备、计算机辅助制造与辅助设计等知识;具备一般机电系统设计、分析和开发能力。
-
机械制造专业知识(机械制造方向)。系统掌握制造工艺、金属切削、机床、工装夹具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制造自动化和数字控制的相关技术。具备常规机械产品的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刀具设计和数控编程能力。
-
起重运输机械专业知识(起重运输机械方向)。了解常用起重机的结构、传动和控制;掌握典型金属结构的计算方法、典型起重机结构的设计计算;掌握起重机械与运输机械的传动计算、主要参数的计算与部件选型;掌握工业搬运车辆的设计计算;掌握起重机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与基本原理,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具备从事起重机设计和分析计算的基本能力。
-
工程机械专业知识(工程机械方向)。掌握工程机械的基本构造、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掌握典型结构和机构的设计计算方法;掌握工程机械的CAD方法;掌握工程机械的应用管理理论。具备从事一般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应用管理能力。
-
模具设计专业知识(模具设计方向)。掌握各类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塑料成形理论和工艺、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与成形仿真;具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普通模具设计中各类技术问题的能力。
1.4 专业技术标准与法规
1.4.1 国家政策与法规。了解国家关于机械工程、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基本政策与法规,具有运用法律手段分析和解决与本专业领域相关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
1.4.2 工程标准。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具备运用相关标准和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1.4.3 行业标准:了解机械行业标准,初步具有运用行业标准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2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通过系统化的设计和工程实践训练,掌握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方法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在机械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和自动化等技术工作的目标。
2.1 工程问题建模、分析及解决能力
针对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问题,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正确描述和评估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能正确评估。
2.1.1 问题认识与系统表述能力。根据已知信息抽象出问题的表述形式;根据评估数据和问题特征,进行问题分类与归因,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2.1.2 对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建模的能力。能够从机械工程实际问题抽象并建立相关模型,能对其进行初步模拟并完善。
2.1.3 对技术问题进行判断和定性分析的能力。能够根据工程对象的模型和工作条件,估计问题的量级、范围和趋势;能应用实验验证工程问题的一致性和误差(范围、单位等);通过试验进行分析验证并做出定性分析与判断。
2.1.4 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的能力。确定工程技术问题不确定因素产生的原因及评价指标,能够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建立概率统计模型,进行效益和风险并给出裕量和储备。
2.1.5 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的能力。能够通过数据分析,综合问题的解决方案,形成总结性建议。
2.2 实验技能
2.2.1 实验探索和方案设计能力。针对特定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内容、实验步骤,选择实验设备,并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2.2.2 实验结果分析与验证能力。具有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及处理、对比理论预测和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完成实验报告的能力。
2.3 产品设计、改进与技术创新能力
2.3.1 了解行业发展变化及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了解机械工程产品规划、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产品开发、改进的一般流程和基本方法,能够知晓行业、市场和用户需求变化,跟踪最新技术发展情况。
2.3.2 参与系统或产品改进方案设计。能够针对具体的工程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估、确定改进方案、细化改进方案。
2.3.3 参与新产品开发方案设计。能对新产品定位、市场需求等进行分析,能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评估、确定设计方案,能对产品的成本、质量、安全、可靠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能够结合现有技术条件和资源完成产品所需的技术开发和工艺方法,确定解决方案。
2.3.4 参与实施并总结学习。能够了解任务目标和内容,参与硬、软件实施过程,进行测试验证。在此过程中培养任务组织、资源调配、进度安排以及财务预算等方面的能力。参与项目总结,能够提出改进性建议,并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
2.3.5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意识,积极参与创新思维训练,主动学习并应用创新方法及工具。培养产品(工程项目)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3 参与工程项目和工程管理
3.1 工程标准及相关法律意识
3.1.1 标准与质量体系。熟悉工程标准,了解机械工程质量体系,具有在工程标准和质量体系要求下开展设计、制造等技术工作的基本意识。
3.1.2 法律意识、质量与安全思想。具有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能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按确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
3.2 项目及工程管理方法
3.2.1 认识和了解项目。包括项目研发及工程管理的计划大纲的制定过程、财务预算与人工安排等。
3.2.2 有效管理工程项目。使用合适的管理方法对项目研发和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人员、团队进行管理,对项目过程中的设备、材料制定合理的使用计划、养护维修管理计划。
3.3 应对工程项目及其环境变化的能力
具备应对工程项目变化(如项目的目标、实施条件、物质或人力资源成本等方面)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变化对影响因素及后果进行分析,制定处置方案,并采取恰当的行动。
4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力
4.1 技术语言的使用
4.1.1 项目与工程技术文档的使用。能阅读理解项目相关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等技术文档,能熟练阅读和使用专业技术图纸、图表等技术语言和工具。
4.1.2基于项目与工程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并能使用国际通用的工程技术语言和外语,在跨文化环境下开展机械工程专业领域的沟通与交流,能参与国际性的竞争与合作。
4.2 工程文件与研发文件编纂
具有工程技术文档的编纂能力,能规范编制项目过程中的可行性分析、任务书、标书、技术报告、验收报告、项目合同等各类技术文档。
4.3 人际交往能力
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察、自省、自控能力,在工作中能够较好地理解他人需求与意愿,在交流中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
4.4 环境适应能力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
4.5 团队合作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有能力参与组建高效团队,并在其中担任骨干力量,具有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能力。
4.6 新技术跟踪能力
视野广阔,能有效跟踪机械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5 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
5.1 职业道德
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能严格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5.2 职业素养
具有积极进取和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能够自觉学习以保持和逐步提高职业能力,能主动了解社会及自身发展需求,自觉制定和实施职业发展规划的能力。
5.3 社会责任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在项目或工程中能充分发挥其作为工程师的能力及其应该承担的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社会事务责任。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四、专业特色
3522集团的新网站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19年,历史悠久,学风严谨,为我国轨道交通机械和装备制造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是我国大型装备设计制造和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本专业以“厚基础、强专业、重实践、善沟通、求创新”为基本思路,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将机械工程技术与新兴技术相结合,专业化的机械和综合化的设计、制造、控制技术相渗透,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相协调、开发创新能力与市场开拓能力兼备、并具备某一特色专业方向(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磨具设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五、主干学科及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测试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传动与控制、有限元分析、机电系统设计、生产与制造。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主要实践环节
|
基 本 要 求
|
军事技能训练
|
完成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及综合训练
|
工程训练基础A
|
了解机械制造基本过程、熟悉机械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具有独立完成简单机械零件加工制造的实践能力。
|
工程训练综合A
|
熟悉机械制造基本过程、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熟悉数控机床。
|
机械制图综合实践A
|
熟悉机械CAD软件,完成典型产品或结构的CAD建模和工程图绘制。
|
电工实验与电子工艺实习
|
常规电路设计、线路连接、测量与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电子设备组装。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构设计与分析,培养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典型机械部件结构设计,培养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
|
专业实习
|
熟悉企业机械产品及其制造的全过程,包括制造工艺、制造设备、工艺装备、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等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具体环节。
|
综合工程实训
|
以团队项目的形式,综合培养学生的设计、制造、分析等工程应用能力。
|
专业综合设计
|
完成典型机械产品的设计计算,培养综合设计能力。
|
毕业设计
|
结合工程项目,完成指定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分析仿真等综合工程训练,掌握机械产品设计、分析的基本流程和设计计算方法,培养综合工程能力。
|
课外创新实践
|
通过拓展性和个性化实验、参加社会与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学科竞赛、SRTP 项目等,培养创新意识、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
七、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课程体系
|
学分要求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合计学分
|
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
|
思想政治类
|
10
|
4
|
14
|
45
|
军事类
|
1
|
2
|
3
|
通识教育类
|
12
|
|
12
|
外语类
|
12
|
|
12
|
体育类
|
4
|
|
4
|
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
|
计算机类
|
3.5
|
2.5
|
6
|
101
|
数学类
|
19
|
|
19
|
物理类
|
8
|
2
|
10
|
化学类
|
2
|
|
2
|
学科基础课
|
22
|
2
|
24
|
专业基础课
|
30
|
10
|
40
|
专业(专业方向)课程
|
公共专业课
|
3
|
3
|
6
|
21
|
专业实验、实践
|
|
5
|
5
|
专业方向课程
|
10
|
|
10
|
毕业设计(论文)
|
|
|
16
|
16
|
16
|
课外创新实践
|
|
|
2
|
2
|
2
|
合计
|
136.5
|
48.5
|
185
|
185
|
八、课程设置细化表
课程类型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总学分
|
课内实践教学学分
|
开课学期
|
开课学院
|
签字栏
|
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共45学分,必修31学分,限选14学分。
注1:本表中未列出通识类课程,具体修读规定详见《3522集团的新网站通识教育选修手册》;
注2:通识类课程不少于12学分,其中“管理学原理”为本专业必选课程。
|
7001146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必修
|
3
|
1
|
2
|
政治
|
|
700106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必修
|
2
|
|
1
|
政治
|
|
7001062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必修
|
3
|
1
|
4
|
政治
|
|
704792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
|
必修
|
3
|
1
|
5
|
政治
|
|
704792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I
|
必修
|
3
|
1
|
6
|
政治
|
|
8010210
|
英语I
|
必修
|
4
|
|
1
|
外语
|
|
8010220
|
英语II
|
必修
|
4
|
|
2
|
外语
|
|
0872008
|
通用学术英语
|
必修
|
2
|
|
3
|
外语
|
|
0871001
|
高级英语B
|
限选2学分
|
2
|
|
4
|
外语
|
|
0871112
|
职场英语
|
2
|
|
4
|
外语
|
|
0871113
|
英语口语-交际与文化
|
2
|
|
4
|
外语
|
|
0871114
|
英语口语-思辨与学术
|
2
|
|
4
|
外语
|
|
9010110
|
体育Ⅰ
|
必修
|
1
|
|
1
|
体育部
|
|
9010120
|
体育II
|
必修
|
1
|
|
2
|
体育部
|
|
9010130
|
体育III
|
必修
|
1
|
|
3
|
体育部
|
|
9010130
|
体育Ⅳ
|
必修
|
1
|
|
4
|
体育部
|
|
7047250
|
军事理论
|
必修
|
2
|
1
|
1
|
武装部
|
|
9990006
|
军事技能训练
|
必修
|
1
|
1
|
短1
|
武装部
|
|
|
|
|
|
|
|
|
|
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共 101学分,必修 101学分
|
6011310
|
高等数学I
|
必修
|
5
|
|
1
|
数学
|
|
6011320
|
高等数学II
|
必修
|
5
|
|
2
|
数学
|
|
6010400
|
线性代数A
|
必修
|
4
|
|
1
|
数学
|
|
1271006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必修
|
3
|
|
2
|
数学
|
|
|
数值计算C
|
必修
|
2
|
|
3
|
数学
|
|
6111010
|
大学物理AI
|
必修
|
4
|
|
2
|
物理
|
|
6111020
|
大学物理AII
|
必修
|
4
|
|
3
|
物理
|
|
6111110
|
大学物理实验AI
|
必修
|
1
|
1
|
2
|
物理
|
|
6111120
|
大学物理实验AII
|
必修
|
1
|
1
|
3
|
物理
|
|
|
工程化学
|
必修
|
2
|
|
|
生命
|
|
3200502
|
大学计算机基础A
|
必修
|
3
|
1.5
|
1
|
信息
|
|
1571002
|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A
|
必修
|
3
|
1
|
2
|
信息
|
|
2050820
|
工程概论
|
必修
|
2
|
1
|
2
|
机械
|
|
0271060
|
机械工程制图I
|
必修
|
2
|
|
1
|
机械
|
|
0271037
|
机械工程制图II
|
必修
|
3
|
|
2
|
机械
|
|
0281001
|
CAD原理及应用
|
必修
|
2
|
|
4
|
机械
|
|
1043380
|
工程材料
|
必修
|
2
|
|
3
|
材料
|
|
3046104
|
电工技术A
|
必修
|
4
|
1
|
3
|
电气
|
|
电子技术A
|
电子技术A
|
必修
|
4
|
1
|
4
|
电气
|
|
6321800
|
理论力学B
|
必修
|
4
|
|
3
|
力学
|
|
6322100
|
材料力学B
|
必修
|
4
|
|
4
|
力学
|
|
0281038
|
流体力学B
|
必修
|
2
|
|
5
|
土木
|
|
0271038
|
工程热力学B
|
必修
|
2
|
|
5
|
机械
|
|
0371070
|
传热学B
|
必修
|
2
|
|
6
|
机械
|
|
0271039
|
微机原理与应用
|
必修
|
2
|
1
|
5
|
机械
|
|
2023500
|
机械原理
|
必修
|
4
|
|
5
|
机械
|
|
2030100
|
机械设计
|
必修
|
4
|
|
6
|
机械
|
|
2049440
|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
必修
|
2
|
|
4
|
材料
|
|
2023600
|
控制工程基础A
|
必修
|
3
|
1
|
5
|
机械
|
|
0152640
|
测试技术基础 (全英文)
|
必修
|
3
|
1
|
4
|
机械
|
|
0271040
|
制造技术A
|
必修
|
4
|
|
4
|
机械
|
|
1000358
|
液压传动与控制 (双语)
|
必修
|
3
|
|
5
|
机械
|
|
0271041
|
工程训练基础A
|
必修
|
1
|
1
|
2
|
机械
|
|
0271042
|
工程训练综合A
|
必修
|
1
|
1
|
短2
|
机械
|
|
0271043
|
电工实验与电子工艺实习
|
必修
|
0.5
|
0.5
|
短2
|
电气
|
|
0271044
|
机械制图综合实践
|
必修
|
1.5
|
1.5
|
短1
|
机械
|
|
0271045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
必修
|
1
|
1
|
6
|
机械
|
|
0281021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
必修
|
1
|
1
|
短3
|
机械
|
|
专业(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共21学分,其中:必修11学分,限选10学分
注:限选课按组选择,每组不低于10学分
|
专业必修课
共11学分
|
0281049
|
生产与制造
|
必修
|
2
|
1
|
6
|
机械
|
|
0281017
|
机电系统设计
|
必修
|
2
|
1
|
6
|
机械
|
|
0281053
|
有限元分析
|
必修
|
2
|
1
|
6
|
机械
|
|
9990538
|
专业实习
|
必修
|
1
|
1
|
短3
|
机械
|
|
0281062
|
综合工程实训
|
必修
|
2
|
2
|
7
|
机械
|
|
0281056
|
专业综合设计
|
必修
|
2
|
2
|
7
|
机械
|
|
专业限选课程组1:
机械电子方向
|
0281011
|
工程软件设计
|
限选
|
3
|
|
7
|
机械
|
|
0281026
|
计算机辅助制造
|
限选
|
3
|
|
7
|
机械
|
|
2050936
|
机电工程可视化
|
限选
|
3
|
|
7
|
机械
|
|
0281020
|
机器视觉与智能机电装备
|
限选
|
3
|
|
7
|
机械
|
|
0281059
|
自动化技术基础
|
限选
|
3
|
|
7
|
机械
|
|
0281003
|
PLC控制系统设
|
限选
|
3
|
|
7
|
机械
|
|
0281002
|
IPC工业控制计算机和网络
|
限选
|
3
|
|
7
|
机械
|
|
0281025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
|
限选
|
3
|
|
7
|
机械
|
|
专业限选课程组2:
机械制造方向
|
0281023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限选
|
2
|
|
7
|
机械
|
|
0281032
|
金属切削原理
|
限选
|
2
|
|
7
|
机械
|
|
0281024
|
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
|
限选
|
2
|
|
7
|
机械
|
|
0281054
|
制造系统自动化
|
限选
|
2
|
|
7
|
机械
|
|
0281016
|
机床数控技术
|
限选
|
2
|
|
7
|
机械
|
|
专业限选课程组3:
起重运输机械方向
|
0281046
|
起重机金属结构
|
限选
|
3
|
|
7
|
机械
|
|
2041100
|
起重运输机械
|
限选
|
3
|
|
7
|
机械
|
|
0281045
|
起重机电气控制系统
|
限选
|
2
|
|
7
|
机械
|
|
0273012
|
工业搬运车辆
|
限选
|
2
|
|
7
|
机械
|
|
专业限选课程组4:
工程机械方向
|
2050946
|
工程机械理论与设计
|
限选
|
3
|
|
7
|
机械
|
|
2050945
|
工程机械构造学
|
限选
|
3
|
|
7
|
机械
|
|
0281009
|
工程机械CAD
|
限选
|
2
|
|
7
|
机械
|
|
0281058
|
专用工程机械与运用管理
|
限选
|
2
|
|
7
|
机械
|
|
专业限选课程组5:
模具设计方向
|
0281039
|
模具CAD/CAM
|
限选
|
2
|
|
7
|
机械
|
|
0281050
|
塑料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
限选
|
2
|
|
7
|
机械
|
|
0281040
|
模具制造工艺学
|
限选
|
2
|
|
7
|
机械
|
|
0281006
|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
限选
|
2
|
|
7
|
机械
|
|
0281004
|
材料成形计算机模拟
|
限选
|
2
|
|
7
|
机械
|
|
毕业设计(论文)
16学分
|
9990623
|
毕业设计(论文)
|
必修
|
16
|
16
|
8
|
机械
|
|
课外创新实践
2学分
|
0473055
|
课外创新实践
|
必修
|
2
|
2
|
|
|
|
注:1、课外创新实践2学分由学生按照《3522集团的新网站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规定修习并取得;
2、为强化《军事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将理论教学的1学分(16学时)集中在第一个短学期的军训环节中进行授课;
3、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课学期为1-7学期,每学期16学时;
4、实践环节(含毕业设计)共48.5学分,其中课内实践16.5学分,独立的实践课程32学分。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用机械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生产与科研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